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发挥北疆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这两件大事的积极作用。7月6日至7月14日,内蒙古师范大学与呼伦贝尔老虎机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队赴呼伦贝尔各地开展系列实践活动。活动期间,实践团队赴新巴尔虎左旗与第一边境管理大队“赫力沁”马背巡防队共同巡边,走进吉布胡郎图边境派出所、新巴尔虎左旗第二边境管理大队与呼和哈达边境派出所,深入嵯岗镇社区广场、奋斗镇博雅社区等地开展实践调研,参观呼伦湖展馆、呼伦贝尔历史博物馆,在实地探访中感受边境地区治理成效与军民同心的守边情怀,体悟基层治理智慧与边疆地域文化传承的深厚底蕴。
实践团队奔赴新巴尔虎左旗,与第一边境管理大队“赫力沁”马背巡防队会合,一同踏上边关巡边路。出发前,老虎机
党委副书记(负责人)、副院长范磊动员实践团队,鼓励成员们要在实践中亲身体验戍边的艰辛,感受使命的千钧重量。成员们随巡防队至中蒙边界界碑1422处,额布德格边境派出所所长包海生讲解“国门实景课”意义、界碑地理与战略意义,让成员们深刻认识到界碑具有承载国家尊严与领土完整的重要意义。成员们随后怀着崇敬之心清洁界碑,使其重焕庄严光彩。
实践团队来到吉布胡郎图边境派出所,通过所长讲述呼伦湖守护故事,成员们认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那些“与湖共生”的故事里,藏着守护绿水青山的执着与助力边境发展的责任。随后,成员们走进新巴尔虎左旗第二边境管理大队和呼和哈达边境派出所,聆听戍边执法事迹,了解戍边执法工作,参观相关文化长廊与老物件,在中俄边界的75号界碑前,细致地为界碑上的文字描红,每一次笔触均凝聚着对祖国深沉的热爱。警犬江小贝和小庄呈现了一场专业且令人震撼的表演,它们是筑牢国家安全屏障中不可或缺的“特殊战士”。成员们还通过“五同”体验警察日常,感受戍边传统与坚守精神,在警察平凡的日常里,真切读懂了“守边就是守家”的家国担当。
实践团队在嵯岗镇社区广场和小朋友们共同开展绘画活动。现场铺开画卷,大家围坐四周,共同创作。小朋友们用稚嫩笔触画出56个身着民族服饰的孩童并肩而立。创作中大家交流灵感,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创作,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理念扎根心间。成员们踏入博雅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了一系列的社区实践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科普实验,成功激发了小朋友们对化学知识的探索热情。成员们还针对不同学段的小朋友进行细心的作业答疑并在辅导后一起观看爱国题材电影《井冈星火》。此外,还在奋斗镇博雅社区开展环境问题问卷调查,了解基层生态需求,以实际行动践行青春担当,播撒科学火种,助力边境社区发展。
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实践团队开启呼伦湖展馆的生态探索之旅,系统了解这颗“草原明珠”的生态价值与保护成就,在湖光山色间深刻领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涵,更坚定了投身生态保护实践的信念。走进呼伦贝尔历史博物馆,透过一件件珍贵文物,追溯从远古人类活动到民族迁徙交融的北疆往事,在历史长河中感受文化交流与民族团结的深厚力量,让家国情怀在自然与历史的双重滋养中愈发厚重。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队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真切地领悟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边疆建设、民族团结等领域的强大引领作用。生如芥子,心向须弥。成员们深知,个人力量虽小,但只要心怀家国,积极投身到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就能汇聚成磅礴的力量。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实践团队成员们将不断提升自我,以实际行动为边疆建设添砖加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在北疆大地上书写青春华章!